病毒疣常見問題


Q:怎麼預約諮詢?

A:非初診可運用官方Line@線上預約,直接預約門診即可給醫師評估狀況
(無法掛當診時間,例如:現在是下午時段,線上預約掛號不能約午診)

初診:須提供姓名/生日/電話/身分證由客服建檔預約門診時間

 

Q:病毒疣是什麼樣子?

常見外觀為灰白色、表面粗糙的小丘疹,足底疣會呈雞眼狀凹陷,有時會痛。扁平疣則較平滑、數量多且密集,絲狀疣常出現在眼周或脖子。
病毒疣可能帶著疼痛和搔癢感,在手部或腳部等處可能會按壓疼痛,伴隨搔癢,情況因人而異。

 

 

Q:病毒疣是什麼?怎麼會長出來?

A: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(HPV)感染造成的皮膚增生,透過皮膚接觸、共用物品或破皮處感染。當免疫力較差時,病毒更容易進入皮膚表層,引發疣的增生。

 

Q:病毒疣和汗管瘤、皮脂腺增生、脂漏性角化症怎麼分辨?

A:外觀相似但本質不同,須由皮膚科醫師診斷。病毒疣具有傳染性,其他如汗管瘤則為良性腫瘤。

 

Q:病毒疣有哪些種類?

A:常見病毒疣類型包括:


尋常疣(一般疣)閩南語叫「魚鱗刺」:多見於手指、指甲周圍,有粗糙凸起。

 

扁平疣:小顆、平滑、好發於臉部與手背。

 


足底疣(跖疣):出現在腳底,類似雞眼但常有疼痛。

 


生殖器疣(尖頭濕疣):性接觸傳染,長在生殖器上或肛門周圍,漸大後會形成如菜花的形狀,故俗稱「菜花」,通常較軟且較不厚皮。

 

Q:病毒疣會傳染嗎?

A:會。病毒疣具有高度傳染性,尤其在共用毛巾、拖鞋、地墊或皮膚接觸後;游泳池、家庭成員之間都可能互相感染。若搔抓或摳疣,可能導致數量變多,甚至擴散全臉或身體其他部位(自體接種現象)。
感染後盡量不要用手觸摸患部,一般建議積極治療,以免越長越多甚至傳染給家人朋友。

 

Q:病毒疣一定要治療嗎?會自己好嗎?

A:有些人的免疫系統可自行清除病毒,但疣消退可能需數月甚至數年。

若出現以下情況,建議積極治療:
疣擴大或增多
疼痛或搔癢
位於臉部、足底、生殖部位
已經影響外觀或生活品質

 

Q:打過HPV疫苗就不會長病毒疣嗎?

A:不完全是。HPV疫苗針對特定亞型病毒預防(如子宮頸癌與性病疣相關型別),但造成皮膚病毒疣的亞型不同,仍可能感染。

 

Q: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?

A:治療方式依疣的種類與位置而定,常見方法包括:
冷凍治療(液態氮)
外用藥物(如水楊酸)
提升免疫力(如蓿健SR-100)

 

Q:如何避免感染病毒疣?

A:一,提升免疫力
良好作息與穩定免疫力,是預防與控制病毒疣的關鍵。
病毒疣與個人免疫力密切相關。臨床上曾有患者因長期熬夜導致免疫力下降,在短時間內出現多顆病毒疣。當作息改善、免疫功能恢復後,疣體逐漸紅腫脫落,無需外力介入。

二,正確洗手、降低接觸風險
病毒疣主要透過接觸傳染。應避免赤腳出入公共空間(如游泳池、浴場),並養成正確洗手習慣。
酒精無法有效殺死HPV病毒,需使用肥皂並正確洗手,才能降低感染風險。